32个城市日均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自11月23日凌晨开始,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空气质量开始转差,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先后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荆门市14个渣场有11个不同程度地存在防渗、截洪和防扬散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设施未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导致污泥处置设施先天缺失
荆门市14个渣场有11个不同程度地存在防渗、截洪和防扬散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设施未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导致污泥处置设施先天缺失。两地失职失责官员将被追责对于荆门市的问题,督察组指出,荆门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将整改责任一下了之、一推了之,对督察整改销号把关不严,存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荆门市发改、环保等违规审批磷铵项目,存在乱作为问题。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完成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督察意见时就提出了刘胡兰镇每天约5680吨废水直排磁窑河的问题。同时,整改方案严禁新上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尿素、磷铵等产能过剩行业和重污染产业项目。会议肯定了前一阶段工作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查扣冒黑烟车辆及存在其他交通违法行为车辆200多辆。自开展秋冬季专项行动以来,河源市共查处超载超限、非法改装车辆、飘洒建筑物料等严重违法车辆1800辆(次)。广东省河源市近日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工作会议检查企业355家(次),关闭取缔317家(次),升级改造38家(次)。
广东省河源市近日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工作会议。公告作废连续3个检验周期未检验车辆107辆。
加强机动车尾气、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废气、餐饮油烟治理。整治管理、教育劝导各种露天烧烤、占道经营1000余宗,暂扣物品1800多件。查扣冒黑烟车辆及存在其他交通违法行为车辆200多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乱倒垃圾、秸秆杂草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行为。
对1家未落实扬尘治理责任的施工单位作出处罚,对10家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落实较差的单位实施信用扣分并上网公示。会议肯定了前一阶段工作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蓝天白云成为河源的亮丽名片。数据显示,今年1月~11月,河源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8天,达标率为95.2%。
下一步,河源市将抓好重点领域整治,加强建筑工地、市政工地及周边道路扬尘治理。自开展秋冬季专项行动以来,河源市共查处超载超限、非法改装车辆、飘洒建筑物料等严重违法车辆1800辆(次)
围绕这一目标,济南市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积极开展燃煤、工业、移动源、扬尘及其他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山东省济南市政府日前印发《济南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三期)》,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规制、市场、科技、文化力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细化各项任务到年度、到行业、到责任单位。济南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3.3%、22.9%以上, PM2.5年均浓度力争达到53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逐年上升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济南市强调,各区县政府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组织领导责任。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持续下降。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专业治污。在动态更新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基础上,建立健全市空气质量调控综合决策支撑服务体系,开展污染物来源解析、减排措施效果评估研究,形成污染动态溯源的基础能力。
以实时监测数据精准锁定污染源,运用大数据动态分析污染产生、扩散与迁移,实现对污染的快速预判、准确分析、及时报警。推进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项目建设,用好智慧环保大数据监管平台,建立完善全要素、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
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62%2018年迎来债务兑付高峰,部分企业融资失败,造成违约事件。
吴舜泽认为,2018年环保企业正处于去杠杆的阵痛时期。环保企业喜忧参半在政策红利释放和行业从严监管的综合影响下,环保企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
环保市场刚性需求增长迅猛近年来,全国范围持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催生巨量的环保刚性需求。2018年底,民营环保企业融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上述人士分析认为,预计2019年上半年,稳增长、宽信用的政策仍将持续,这有利于环保企业进一步降低财务成本。当月,该公司还签署其他4个环境修复项目,涉及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4749万元。
12月19日,光大水务宣布取得南京浦口珠江污水处理厂中水厂二期项目,涉及投资约人民币2亿元。必须要去杠杆和金融强监管进行纠偏。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光大绿色环保行政总裁钱晓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2018年5月取得第一个环境修复项目以来,公司环境修复市场拓展势头良好,目前项目已有9个,环境修复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业务发展呈快速上升态势。资本加持令环保企业涅槃重生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2019年生态环境工作。
经过2-3年的格局重塑,未来行业格局将形成国企央企主导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新格局。环境产业中出现问题的大部分是上市企业,这些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高企。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表示,2017年我国环保产业增速是17%左右,2018年环保工程、设备公司的增幅也达到15%到30%的水平。随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环境执法监督机制等的完善,环保产业已经步入强监管时代。山西一家环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近5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靠运营和咨询,近2000万元靠工程项目。钱晓东进一步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势必大力推动土壤修复行业的强劲发展,为公司环境修复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目前各地政府、券商、险资等成立或拟成立的纾困专项基金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近日,在北京市一个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推广交流会上,多位企业人士表示,北京市绿色照明工程带动了市场需求,一些龙头照明企业的订单数量稳定增长。
环保是一个受政策性影响较强的产业。并且,意见还强调依法合规的PPP财政支出责任必须要纳入预算。
下一步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重视并解决企业对环境监管的合理诉求。与此同时,PPP政策开始回暖。